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披肝沥胆写忠诚 实干兴邦为人民(科教人物坊)(2)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多年来,辛育龄以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赢得了患者和业内人士的尊敬和赞誉。曾多次跟随辛育龄学习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陈静瑜教授评

多年来,辛育龄以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赢得了患者和业内人士的尊敬和赞誉。曾多次跟随辛育龄学习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陈静瑜教授评价说,辛老作为中国胸外科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不仅对该领域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且一直奖掖后学。陈静瑜就是众多受益者之一。

陈静瑜回忆说,2002年,他从国外学习肺移植技术回来,开展了一次肺移植手术,手术成功后,江苏省有关方面召开了肺移植成果论证会,辛育龄出席会议并给予他热情鼓励。

会后不久,辛育龄还特意赠他一首诗以示激励。“辛老是领域内的大家,是我一直敬仰的前辈,他的赠诗对我是莫大鼓励,促使我在肺移植领域不断地钻研进取。”陈静瑜表示。

辛育龄年过80还坚持每周两次出门诊,直到有一天他结束门诊后无法自主站立,他才依依不舍地告别自己的诊室,那一年他89岁。

(王艾冰)

张桂梅:助力大山女孩成就梦想

在讲台上,她是一名“战士”,她说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那里,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她通过辛勤的培育,成功使近2000名女孩考入大学,走出大山,拥抱多姿多彩的外部世界。她代表29位“七一勋章”获得者发言,诉说自己对这片土地的感恩和深厚感情。她就是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张桂梅。

张桂梅出生于1957年,1975年参加“三线建设”,从黑龙江“支边”到云南。扎根边疆教育一线多年,她曾目睹一些女孩因家庭贫困或性别歧视辍学,就萌生了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梦想。2008年,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帮助下,她推动创建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

从担任华坪女高校长以来,张桂梅十几年如一日,把所有精力都投在了学生身上,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了万千大山女孩的人生梦想,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张妈妈”。

每年寒暑假,张桂梅从不休息,利用这段时间家访是她的习惯。她说,华坪女高的学生大多来自山区农村,家庭条件普遍较差,高三是高考冲刺最要紧的时候,她到学生家去,帮助解决困难,让她们没有后顾之忧。

华坪女高成立以来,张桂梅累计到1500多名学生家进行家访,足迹遍布丽江市一区四县。2020年寒假期间,兼任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的张桂梅,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陪着福利院的20多名孤儿一起过春节,其余时间全部用来家访。冬日的丽江山区,山高路远、天寒地冻,她走访了丽江市华坪县、宁蒗县、永胜县山区的104个学生家庭。

张桂梅已年过六旬,患多种疾病,每天要大把大把吃药,手指、胳膊、颈背上贴满了止痛膏药。让她感到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接过她手中的接力棒,学生们学会了感恩与奉献,有的学生大学毕业后拿出第一份工资捐助母校,资助山区的孩子读书;有的学生回到华坪女高任教……

周云丽是华坪女高第一届毕业生,当时家庭十分困难,她最大的愿望是“走出大山赚大钱”,但在华坪女高的学习改变了她的想法。2015年大学毕业后,她考取了宁蒗县城的中学教师岗位,但听说华坪女高缺数学老师后,她毫不犹豫地来到女高做代课老师。学生从张桂梅身上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庞明广周磊宋晨)

陆元九:争当科技自立自强的标兵

6月29日上午,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张山镇,77岁的郭郢村村民陆元龙在电视上看到自己堂兄陆元九佩戴上“七一勋章”的画面,激动地说:“他是我们家乡的骄傲!”

1920年1月,陆元九生于皖苏交界的小乡村。1937年,全民族抗战烽火燃起,他考入当时的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毕业后,陆元九留校任教并于1945年以优异成绩考取公费出国留学,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深造。

1949年,陆元九获博士学位。此时,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他渴望报效祖国,却因美国政府的阻挠不能成行。直到1956年,陆元九才得以回到祖国的怀抱。

陆元九回国后被分配到中科院自动化所,先后任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副所长,致力于惯性导航技术的研究开发,对我国的自动化研究起了开拓性作用。除进行工业生产自动化研究外,他还主持了飞行器自动控制研究、稳定系统研究等,都取得了成果。

1958年,毛主席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陆元九积极响应,他指出,我们不仅要进行人造卫星自动控制的研究,而且要用控制手段回收它,提出“回收卫星”的概念。与此同时,他和同事们成功组装出我国第一个探空火箭仪器舱模型。

文章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网址: http://www.zgkjcxdk.cn/zonghexinwen/2021/0730/732.html



上一篇:今年国家为何大力支持长沙发展?科教、文化、
下一篇: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古镇口科教园区项目建设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投稿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编辑部|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版面费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论文发表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