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科教融合,堵住科技人才培养的“管道泄漏”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我身边,很多家长愿意花更多的精力、时间和金钱来训练孩子打网球和钢琴,但他们对学习科学的兴趣不大。这样一来,科普还没有成为人民群众普遍需要,公众对提高科学素养的

“在我身边,很多家长愿意花更多的精力、时间和金钱来训练孩子打网球和钢琴,但他们对学习科学的兴趣不大。这样一来,科普还没有成为人民群众普遍需要,公众对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视不够。”在近日召开的以“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为主题的象山科学大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感慨万千。与会专家热烈讨论。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科技界、教育界专家呼吁,科技创新与科普协调发展,让科教实现跨界合作,努力让科学普及。识字。

科学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

北京第101中学校长卢云泉个人感受:小学五年级以下学生对科学很感兴趣,但到了六年级就变坏了。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陈进也举了一个例子来证明这一现象。对我国23个省66所学校的调查显示,小学五年级、二年级和二年级学生有意成为科学家的比例分别为12%、6%和4.5%,显示出下降趋势。打算从事科学事业的学生也逐渐经历了“管道泄漏”。因此,申请研究相关专业的学生人数可能会逐渐减少,导致人才短缺。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教授介绍,大量监测结果显示,中小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内在动机持续下降随着等级的提高。对职业的期望非常低。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中生对所有科学科目的兴趣都低于中小学生。对科学不太感兴趣的学生下降了 9.1%,其中对物理的兴趣下降了 18.7%。

在郑永和看来,在考试的“指挥棒”下,学校考核多以考试知识为主。实验和探索性科学课程不被重视,在沉重的学术压力下消耗了科学兴趣和好奇心。累。

要更加注重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近年来,我国的科普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更加注重灌输知识的传播,而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科学兴趣培养等方面的教育相对薄弱,我们还需要在这方面努力。”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家奇说。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习知识,更要塑造思维方式。”郑永和认为,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不应该提倡把所有的科学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就是通过直接的自然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基于对科学价值认同的科学行为和科学思维习惯,使学生内化客观知识学习和主观科学认识论和行动,从而体验和感知科学。研究过程。 , 培养品格品质,激发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陈进认为科学教育必须达到四个目标:掌握科学知识体系;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如科学精神、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等;从事科学事业;培养具有高度科学素养的新一代公民。面向未来,社会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未来,公民应该能够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反思情感、个人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能够在复杂的现实世界问题的背景下获取和解释科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估。科学主张的可信度和对科学问题讨论的熟练参与。

让年轻人接触到真正的科学内容

科学教育的理想目标是“充实”,但在实践中往往存在困难。 “基本上,小学里没有专业的理科老师,因为本科生没有这个专业。”陆云泉说,“科学教育要结合校内外,让青少年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内容,让未来的科学种子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p>

自2008年以来,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一直在探索,与中介机构和学校合作,尝试“准学徒制”热带雨林探索项目,即让科学家或青年科技工作者引领中学生在真实的研究环境中进行项目研究。 “研究表明,该项目确实可以增加学生选择科学职业的意愿。”陈进说道。

专家建议,科研机构和科学家应积极参与科学课程体系建设,实现校内外资源的均衡分配和有效衔接。

在这次象山大会上,大家呼吁科技界不仅要关注科研的“硬成果”,更要关注科研“软成果”的产出。要提供有效的资源供给,加强平台和制度建设,加强研究工作等,引导和鼓励科学界积极参与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建立与公众“对话”的平台和机制;同时,建立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针对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研究项目,建立科学家-教育机构-教育研究人员合作体系,实现跨行业合作。

为落实具体行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党委书记郭传杰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唐树坤教授、周荣廷教授建议中国科学成立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全国科学教育现状调查。合作建设网络资源库,加强科学设施对外开放。 (记者陈磊)

文章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网址: http://www.zgkjcxdk.cn/zonghexinwen/2021/0730/727.html



上一篇:日照金融科教创新中心办公楼主体竣工
下一篇:【遇见】天呐,杨红樱老师来市青少年科教中心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投稿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编辑部|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版面费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论文发表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