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勇闯深海10909米(科教人物坊)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海试期间,赵洋在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前留影。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供图 “奋斗者”号在做下潜准备。 中科院供图 赵洋在“奋斗者”号上操控作业。 中科院沈阳自动

海试期间,赵洋在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前留影。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供图

“奋斗者”号在做下潜准备。 中科院供图

赵洋在“奋斗者”号上操控作业。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供图

建设科技强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风雨兼程,接续奋斗,以满腔热情奉献聪明才智,写就了一个又一个攀登科技高峰的故事。这些故事既是个体的、家庭的,也是国家的、民族的,它们汇聚成今日中国蔚为大观的科技盛景。

“奋斗者”号勇闯洋底万米无疑是这科技盛景中瑰丽迷人的花朵。2020年秋冬之交,探索一号科考船载着中国海洋科技弄潮儿勇闯地球最深极——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实现了进入万米洋底的世界壮举,圆满完成了“奋斗者”号万米级载人深潜试验。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奋斗者”号副总设计师赵洋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位。近日,本报记者走近赵洋,倾听他讲述冲击洋底万米的非凡历程,零距离感受他进入万米深蓝、实现为国深潜梦想的兴奋与激动,领略中国科学家别样赤诚热烈的家国情怀。

这是探索一号迄今遭遇的最恶劣海况

2020年10月10日,探索一号从海南三亚出发,搭载“奋斗者”号前往西北太平洋,下到马里亚纳海沟,挑战万米载人深潜。

起航前,三亚连日阴雨绵绵。气象系统专家预报,可能有高达3米的巨浪。此时,一个台风胚胎正在南海孕育。

曾随蛟龙号出海多次,赵洋见过大风浪。可一般海上作业,通常会在小波浪里晃上几天,再遇到大风浪时就不怕了。这次航行,脚步还没站稳,巨浪就袭来了,连常年出海的水手都晕船了。

迎着风浪,探索一号驶到珠江口后,海面平稳多了。然而,探索一号重新出发时,更大的挑战来了。东南方向菲律宾海域,16号台风“浪卡”正往西北方向发展,边缘刚好扫过珠江口。顿时,狂风暴雨掀起惊涛骇浪,经验丰富的船长临时把船停在香港南部的万山群岛附近,利用岛屿来躲避。但“奋斗者”号要在规定时间到达目标海试区域,耽误不得,仅停了半天,探索一号又顶着风浪起航了。

赵洋隐隐感到有点不安。当时风力每秒高达20多米,掀起的海浪少说也有五六米。排水量达6000多吨的探索一号,像空空的蛋壳一样,在海上随波摇晃。

“当时,我躺在床上,紧握着把手,一阵阵眩晕、恶心,虚汗直流。杯子、书籍、眼镜盒哗啦啦甩落在地上,一片狼藉。窗外,暴风怒吼,浪头撞击船体的轰响夹杂着发动机的轰鸣,心绪难宁。”赵洋回忆道,“船长后来告诉我们,这是探索一号迄今遭遇的最恶劣海况。”

遭遇台风,身体考验是小,赵洋和海试团队更担心,“奋斗者”号状态和海试计划因此受到影响。

出巴林塘海峡,探索一号进入风浪平稳海域,海试队员赶紧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后甲板上,数千公斤的压载铁框硬是被海浪拍击得移了位置,船艏的一个舱门竟被拍得变了形。好在“奋斗者”号系固良好,安然无恙!赵洋和大家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之后,探索一号开足马力。10月21日早上6时许,到达目标海域。赵洋告诉记者,由于仍然比计划晚了些,他们必须抓住海况良好的有利时机,争分夺秒开展试验。

只有久经战场的老兵,才明白每一个细节都关系着生死

指挥部决定,抵达目标海域当天即开展下潜作业。

10月21日,“奋斗者”号首次下潜就超过5400米。之后,海试团队一鼓作气,连续突破蛟龙号最大下潜纪录7062米,以及8000米、9000米两个节点。10月26日,“奋斗者”号停潜检修,准备冲刺万米……

一次次顺利下潜,证明了“奋斗者”号良好技术状态,也驱散了出行不畅的阴霾。不负众望,10月27日,“奋斗者”号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达到米,实现了既定的下潜目标。

米不是终点。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是“挑战者深渊”,有东、中、西3个凹陷。声波探测测算,西部和东部凹陷较深,但哪一侧更深,只要真正下去才知道。此前几天,“奋斗者”号已经在西部凹陷完成下潜,探寻东部凹陷提上了日程,该次下潜编次为第027次,时间被确定在2020年11月10日。

头一天晚上,指挥部才敲定由赵洋和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的张伟、中科院深海所的王治强执行这次下潜任务。张伟是主驾驶,王治强负责左舷设备操作,赵洋负责右舷操控。

文章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网址: http://www.zgkjcxdk.cn/zonghexinwen/2021/0301/510.html



上一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科教新城进展公布!市北
下一篇:山东教育:担负起科教强省的伟大使命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投稿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编辑部|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版面费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论文发表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