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红色文化与高校艺术教育的融合(2)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教师、学生走出去。到革命根据地、兄弟院校去吸取红色文化艺术教育的研究成果、经验,多学习。如:组织专业教师、学生实习实践到革命根据地实地考

1.教师、学生走出去。到革命根据地、兄弟院校去吸取红色文化艺术教育的研究成果、经验,多学习。如:组织专业教师、学生实习实践到革命根据地实地考察学习,对艺术类专业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以及红色文化艺术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思想,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建设思路。2.专家请进来。把在全国有影响的红色文化艺术类教育专家请进学校,对教师、学生进行专门的指导。3.通过组织各类校级竞赛、展览活动,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艺术的创作热情。如果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主战场的话,那么课外各式各样的展览、竞赛活动便是锻炼学生能力的重要舞台,好的学生活动设置可以延伸课堂教学。参展、参赛一直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对于大部分低年级学生而言,由于专业实力不足,不敢参与社会竞争。于是,学校搭建第二课堂平台,自行策划组织各类专业竞赛、展览,以赛代炼、以展代炼,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美术的学习、创作热情。举行了“红色文化艺术教育成果展”,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极大地调动学生创作红色文化美术作品的积极性。4.建立红色文化艺术创作工作室。由学校组织专家在艺术学院挑选一批思想过硬,有潜力,有天赋,基础良好,文化课合格,且本人喜欢红色文化艺术的学生进入工作室进行专题创作。被选入工作室的学生可以优先考虑奖学金、助学金,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考虑留校从事红色文化艺术专业创作。红色文化艺术专业创作工作室首先要有较好的硬件设施,如大而亮的场地,学校还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用于购买创作所需的材料。最后还要挑选高度负责任的优秀辅导教师进入工作室进行指导、创作,选入工作室的教师可以优先考虑评先、评优、晋级等。5.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把红色文化融入艺术教育教学,应立足全国红色教育基地在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学中的示范效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运用课堂讲授、示范、多媒体、写生、采风等教学手段传授红色艺术文化,突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思维,创作更多的红色文化艺术作品。6.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是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艺术教育的关键。首先,专业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系统的艺术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思想道德品质和政治素质,优化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艺术教育需要艺术类专业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贴近生活,融入历史,活用教材,勇于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从而在培养大学生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怀,提高其艺术修养的同时,以红色文化引领大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这些都要求艺术类教师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身示范,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东维.高校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的三个维度[EB/OL]

[2]王鑫安.百色学院实施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7).

[3]沈宁波.“教育部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教学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遵义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为例[J].戏剧之家,2014(13).

[4]张承龙.音乐舞蹈史诗《井冈山》教育思想探析[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4).

作者:徐时 李治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

文章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网址: http://www.zgkjcxdk.cn/zonghexinwen/2020/1030/418.html



上一篇:高中班级管理新媒体策略研究
下一篇: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投稿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编辑部|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版面费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论文发表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