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运用学习空间促进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2)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二)构建“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颠覆了传统教学流程、改变教育学方式的一种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与运用。以

(二)构建“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颠覆了传统教学流程、改变教育学方式的一种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与运用。以往由于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不够,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较少、以纸笔导学为主,而如今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支撑下,教师课前把课件、学案、视频和微课等材料上传待平台并发布学习任务,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自主学习,自己建构学科知识,在教学助手中与小组同学进行沟通交流、研讨提升,也可以向教师提问,通过教师答疑来解决问题;课堂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或学生疑问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知识。学习空间使用可以使教师课前预习指导多样化、学生自我学习小组化、师生交流网络化很好落实课前自学,使翻转课堂高效化和日常化。

(三)构建“项目化学习课”

深度教学,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情境引领学生超越知识符号的表层结构的学习,深入知识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深度挖掘知识内涵的丰富价值,完成知识教学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功能与价值。在学习空间人人通与化学教学融合中,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将化学知识情景化、系列化,使学生由化学符号记忆进入实际情景中,在日常生活情景中学习化学知识,并将化学学科素养—科学探究融入,有效进行学生高阶能力培养。

例如,化学必修一中,在学习“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了探究蓬松剂的项目课,课前布置学生按照不同要求蒸馒头,学生把蒸馒头过程中拍成视频上传,教师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观看加与不加膨松剂蒸馒头的不同结果,分析膨松剂成分及原理,汇总学生使用不同膨松剂的成分差异,讨论可能出现不同结果,指出由于不同学生在各自家庭中应用不同膨松剂蒸馒头,温度、浓度、材料不一样,变量不是唯一,效果不同不能说明只是膨松剂影响,教师展示自己在相同条件下使用相同量不同膨松剂的不同结果,得出不同膨松剂的影响。通过化学项目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应用的乐趣,在课堂上通过筛选典型案例体验了科学探究过程。

(四)构建“化工理论与工业生产一体课”

化学与生产结合、化工服务生活是化学科的重要目的。在化学教材中,有许多化学工业生产知识,例如:镁铝的制备、铁的冶炼、硫酸工业、硝酸工业、氯碱工业等等。在教学中教师依纲据本进行学习,学生看到就是教材中图片或网络上的图像,教学效果较差。居于网络学习空间结合5G专递课堂,我们尝试构建“工业生产和生产实践一体化课程”,具体方式如下:首先教师确定本学期一体化课程,再深入工厂了解生产实际,与工程师一起筛选课堂内容、教学分配,力争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安排教授基本原理,工程师介绍工业生产设备、实际操作和注意事项;最后教学呈现是学生在教室、教师与工程师协同课堂教学;一体化课既能充分发挥教师与工程师的优势,又能很好解决时空限制、安全问题。

三、 运用“网络空间”生成类型多样的无限课后教学辅导

教学要求教学评一体化,教师在课后的二次指导及落实学生课后复习巩固是教学的重要部分,网络学习空间能让教师的二次指导、学生的作业情况检测、师生问题解惑、小组个性辅导成为可能,具体应用如下:在学习空间中我的工具中有思维导图、微课通、PPT备课助手、录屏工具、视频剪辑等应用软件,在课后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际进行二次设计,将课堂知识进行思维导图呈现、将重点知识进行微课讲解、录制学生疑问题目;也可以通过班级学生分组进行教学后的落实,这些课外复习巩固使课堂45分钟进行有效延伸,使课堂教学的有限保证,也是化学教学重要组成部分。

“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作为教育信息化顶层目标设计,只有借助空间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2.0时代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泛在化教育生态。教师是推进学习空间使用的关键,只有不断应用、不停探讨,才能将教育信息化落地生根,真正实现教育现代化。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

[2]刘邦奇.“互联网+”时代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51-56,73.

[3]姚林群,郭元翔.新课程三维目标与深度教学——兼谈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1(5).

文章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网址: http://www.zgkjcxdk.cn/qikandaodu/2021/0708/707.html



上一篇: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命题设计的新思路探究
下一篇:信息技术背景下创新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探究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投稿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编辑部|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版面费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论文发表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